勞務派遣這種雇用形式出現以后,我國國家的法律理論和實務都給予了相應的關注,這便是社會經濟條件決定法律存在的一般法理所在。我國通過2008年的新《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做出了相關的制度規定[29]。具體如下所述:
規范了勞務派遣機構的行為 勞務派遣機構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但勞務派遣機構的資質對于勞動者權益維護至關重要,因此對勞務派遣機構的資格進行嚴格規范是立法的任務之一,《勞動合同法》提高了勞務派遣機構的最低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萬的門檻。擁有足夠的資金并不表示企業就具備了從事員工勞務派遣業務活動的良好資質,擁有相關經驗的工作人員,企業內部相關管理制度也很重要。 勞務派遣機構與勞動者簽訂詳細的勞務派遣協議。由于勞務派遣機構負責勞動者的雇傭、工資支付、人事檔案等非生產性的管理,因而在這些方面,勞務派遣機構就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用工單位承擔次要責任。如果派遣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導致別人損傷,勞務派遣機構、用工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務派遣機構在派遣勞動者的選擇任用方面與被派遣勞動者的侵權行為有直接過錯關系的,勞務派遣單位應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規定了用工單位的責任 用工單位也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勞務派遣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工單位希望借助勞務派遣形式實現降低用工成本、滿足彈性用工的目的。勞務派遣的法律性質決定了應由用工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用工單位負責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崗前培訓、在崗使用和管理,被派遣勞動者在用工單位指揮監督下,按照要求提供勞務服務,提高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盡量避免由于被派遣勞動者因工傷等問題而引發的勞動爭議糾紛。兩者之間存在著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雙方共同參與并實現勞動過程。
維護了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新《勞動合同法》在規范勞務派遣這一節中對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做出了規定,當中大部分都傾向于保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利益,賦予勞動者更多的權利,透露出了國家希望通過法律來規范勞務派遣制度,維護勞動者權益進而促進社會就業的信號。 同工同酬意指“用人單位對于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績的勞動者,應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蓖ね晔莿趧臃ㄉ系囊粋重要原則,是實現勞動平等的基礎,也是勞動平等實質的典型體現。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工資支付的相關法規,“同工同酬”將首次作為立法內容,即無論正式員工還是勞務派遣員工,只要從事相同內容的工作,應當獲同級別工資的待遇。相關人士解釋,屆時事實勞動關系形成以后,企業的非正式合同工即勞務派遣員工,與正式員工相同崗位、職級相同、從事相同內容的工作,付出等量勞動,并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都應獲得同等的勞動報酬。任何用人單位都應執行[33]。在無工作期間,被派遣勞動者也可以按時領取報酬。同時在用工單位遭受損害,無法及時獲得賠償時,可以要求勞務派遣機構承擔連帶責任,降低自己無法及時獲得賠償時的風險,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勞務派遣制度還賦予了被派遣勞動者在勞務派遣機構或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加強了對被派遣勞動者結社權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