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將首次審議《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據悉,該法案最快有望于十月份的常委會上通過。
本報還獲悉,近日,全國總工會向各級基層工會下發文件,要求各級工會通過各種途徑,把職工群眾的意愿和建議反映到立法機關,為規范勞務派遣制度提供參考依據。
從各方上報的情況來看,修改建議主要集中于對勞務派遣“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作明確界定,滿兩年的勞務派遣工轉為勞動合同制職工,勞務派遣工享有“同工同酬同待遇”權利。
規范勞務派遣
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勞務派遣工數量激增,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企業掀起一股“派遣潮”。
全國人大常委兩次專題調研,均把勞務派遣作為執法檢查的重點。
檢查組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各種所有制企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勞務派遣工,國有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使用較多。
統計數據顯示,116家中央企業存在勞動派遣用工,占央企總數的89%,勞動派遣用工共192萬人,占職工總數的16%。
針對勞務派遣無序發展、濫用勞務派遣的突出問題,去年全國總工會向人大法工委提交了一份《勞務派遣報告》,顯示全國勞務派遣人員已達6000多萬。
據相關人士介紹,今年1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勞動合同法》修改工作,擬定于6月底對草案進行首次審議,并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草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關于勞務派遣的修訂辦法,在勞動法出臺之后就說要出來,就像工資條例一樣,大家期望很多,草稿也形成了80多份,但最后由于國資委、工商聯等部門的原因,一直沒有出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喬健告訴記者,在勞動領域,各方利益對立法的態度很明確,立法很難達到共識。
全國人大財經委近日對人社部落實勞動合同法的報告提出審議意見,財經委提出,勞務派遣是一種需要嚴格限定和嚴格監管的補充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無限擴大,不利于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也不利。
此前,按照人大常委會檢查組提出的建議,人社部正抓緊研究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
如進一步明確勞務派遣適用范圍和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范圍等規定,對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明確界定,增強法律的操作性。
國資委也按照要求規范央企勞務派遣用工管理,研究制定將勞務派遣人員費用納入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政策措施。
修改作用有限
《勞動合同法》修改已成定局,但業內人士認為,簡單的修改解決不了太多的問題,尤其是對一些已經實行勞務派遣關系的勞動者。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檢查中發現,許多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已經遠遠超過“三性”范圍,一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崗位、一線崗位大量、長期地使用勞務派遣工。
“在上海的一次座談會上,有40%的勞務派遣工反映其在主營業務、一線崗位上連續工作時間超過4年!睓z查組人士如是說。
全國總工會就建議,對“三性”崗位作明確界定。
比如臨時性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工作崗位。輔助性崗位是指為用工單位主營業務提供服務年限不超過兩年的相關崗位。替代性崗位是指用工單位勞動者因享受法定假期或法定權利暫時空出的崗位。
此外,全總還建議規定“用工單位應將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兩年的勞務派遣工轉為勞動合同制職工。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工直接的勞動合同一經訂立,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相應終止”。
由于勞務派遣工的工資較低,與用工單位正式員工同工不同酬也是普遍現象。
以遼寧省為例,勞務派遣人員工資一般在800到2000元之間,而2010年遼寧省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33979元,某些行業,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員工工資有30%-50%的差距。
鑒于勞動者收入包含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以及其他福利,全總建議,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勞動者“同工同酬同待遇”的權利。
喬健建議,全國總工會可以區域作為基礎,以行業為主體,逐漸建立集體協商制度,不失為因地制宜,解決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形態各異的勞動關系問題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