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綱要指出,我國“十二五”時期將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制度。(5月3日《經濟參考報》)
當前,我國社保制度除了保障機制不完備、管理服務體系不太健全外,社保關系銜接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不僅關系到跨地區之間整合,也包括不同人群不同制度之間的接續問題。隨著勞動力流動的日趨自由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變革,城鄉人口流動沖破束縛已成為常態,但社會保障的一環還未跟上,成為阻礙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障礙。
讓社保關系跟著勞動者“自由漫游”,才能激發更大的勞動力活力,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從法律層面看,去年7月1日實施的《社會保險法》,對舊有法規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對于社保實現全國統籌,則僅僅規定“基本養老保險逐步實行全國統籌”,沒有拿出具體的辦法和詳細的時間表。而觀照當前社保領域的一些焦點問題,大抵與未實現全國統籌有關。
這個問題在退保時表現得非常充分。比如在深圳打工的農民工,回鄉后只能領取個人賬戶那一部分,社會統籌部分不得領取。這樣就造成了一定的倒掛效應:有些地方累積了巨額的養老金結余,深圳市僅2005年就達到90多億;而多數地區出現“社保窟窿”,比如上海市每年的社會保險基金缺口達到100億元。由于利益考量,地方政府對退保大開綠燈,而對“接保”則“不感冒”,形成了各自為政的散亂局面。
社保不能全國統籌帶來的不便和不公顯而易見。要想根除這些痼疾,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漫游”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制度、統一費率、統一機構、統一發放辦法,最終建立起全國一盤棋的基礎社保機制。在全國統一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地區差異、階層差異,留有一定的調節余地,削峰彌谷,逐步縮小差距,最終實現公平。
其次,做好利益協調。全國統籌說到底就是一個利益協調的問題。對此,可以制定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分擔比例,明確責任擔當。對社保資金有積累、有結余的部分留歸地方的比例以及有虧損的部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進行分擔的比例都要明確,這樣可以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基礎養老金的管理,實現增值保值不貶值,為全國基礎養老金統籌做實財力保障。
另外,還要改革現有的戶籍制度。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下的戶籍藩籬,揭掉“農民”、“民工”的身份標簽,讓戶籍制度成為社保機制運行的良好制度平臺,而不是制度模式選擇上的桎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