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筆趣閣

繁體版 簡體版
新筆趣閣 > 抗日之血祭山河 > 第九百八十五章 最慘烈一戰(zhàn)(一)

第九百八十五章 最慘烈一戰(zhàn)(一)

而根據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于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zhàn)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zhàn)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zhàn)斗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么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四百八十公里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qū)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于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yōu)點是距英國最近,僅三十三公里,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御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并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于登陸后向縱深發(fā)展。

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yōu)點一是德軍防御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三十個師的兵力,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八十公路,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于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zhàn)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初步計劃以六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三十二公里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后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不少于三個旅的兵力,第二梯隊為十二個師的兵力,將在兩周內占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占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后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后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美國方面決定利用大型浮橋裝置搭設漂浮碼頭解決這個問題,

歷史上盟國方面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后的作戰(zhàn)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并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準備完畢。

但是由于德國人在東線似乎正在秘密籌劃新的進攻,所以霸王計劃有些倉促上陣的意味,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復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后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于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guī)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五月五日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龐大的作戰(zhàn)計劃的戰(zhàn)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zhàn)略性登陸場,為開辟歐洲第二戰(zhàn)場最終擊敗德國創(chuàng)造條件,戰(zhàn)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之后的二周之內,把登陸場擴展到寬一百公里,縱深一百公里。

同盟國方面將計劃做到了最全,但是對于瞬息萬變復雜多端的戰(zhàn)場情況來說,僅僅有計劃還不足夠,宋希濂所部中國遠征軍歐洲軍加入進攻的部隊一共只有三個師,其余部隊均編入第二與第五梯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