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筆趣閣

繁體版 簡體版
新筆趣閣 > 明末稱雄 > 第781章 破關(guān)

第781章 破關(guān)

最快更新明末稱雄最新章節(jié)!

“小心腳下,陛下?!笔绦l(wèi)隊長護衛(wèi)著劉鈞進入哈密城,手里提著一把明晃晃的雁翎刀。“城里還沒有完全清剿干凈,還有不少準噶爾叛軍躲藏在城中四處。這些叛軍十分兇悍,之前禁衛(wèi)軍兄弟入城的時候,他們瘋子一樣的從各個角落沖出來。這些人絕對都是瘋子,他們都已經(jīng)敗了,哈密城也陷落了,可卻沒人肯棄械投降?!?/p>

西域地區(qū)實際可以劃分為三塊,南疆、北疆之外還有一個東疆。地理上,則又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三山夾兩盆。

所謂三山,指的就是北部的金山山脈,中部的天山山脈,以及南部的昆侖山脈。包夾在這三大山脈之間的,是兩片低地,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這就是所謂的三山夾兩盆。在這獨特的地形中,尤其是整個西域少雨干旱的氣候特點,使得整個西域的盆地,這種在中原代表著肥沃土地的地理形態(tài),在這里反而成了大而無力的荒漠地帶。

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是這兩大盆地更讓人印象深刻的。

相比起河西走廊上的連綿綠洲,西域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是沙漠、戈壁和旱地,三疆中,北疆稍為好些,高大的天山山脈上的雪水融化,讓天山北麓的河流更多,綠洲也更多些。

以哈密、吐魯番等盆地為主的東疆地區(qū),從地緣角度來看,其實只有靠西、北側(cè)山地的一面才有些價值。

一直到漢代之時,中原王朝進入西域,可都沒有對哈密盆地進行開發(fā)。甚至在漢時,西域城邦小國眾多,各個大小盆地都有許多小國,多的人口數(shù)萬,小的人口只有幾十人也稱國??蓞s唯獨哈密盆地沒有國家。

后世的哈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整個西域的地理地緣上來說,都非常重要??稍跐h代時,卻一直都是個邊緣化的地方。哪怕是到了現(xiàn)在,哈密也遠不如吐魯番和焉耆盆地來的重要。

之所以這樣,主要還是因為哈密相比于吐魯番盆地的氣候更為惡劣,缺少火焰山這樣的天然大壩,幫助蓄積來自天山的雪水。當然也還有人的因素,漢代開發(fā)絲綢之路以前,溝通天山南北的陸地交通,都有比走哈密盆地更好的選擇。

由焉耆盆地轉(zhuǎn)入吐魯番,再進入北疆。或者索性不經(jīng)焉耆盆地,直接翻越東疆盆地區(qū)南側(cè)的魯克塔格山,以及吐魯番盆地南區(qū)的覺羅塔格山,進入吐魯番盆地。

哈密盆地最開始不被得視和發(fā)掘,主要還是因為它與河西走廊之間的關(guān)系。以哈順戈壁為核心的大片沙漠戈壁,在前兩條線路上有更多機會獲得水源和綠洲補給的情況下,這條雖然更近,但卻必須穿行于沙漠和戈壁的干旱之路,就顯得雞肋了很多。

但從整個西域的地理版塊上來看,哈密的位置又十分獨特,他能夠溝通天山南北,而且北上還能與漠北聯(lián)系。再加上與河西走廊也很近,因此雖然這里是個干旱之地,這條道路也一樣干旱,可卻最近。

早期的商人不愿意選擇這條干旱之路,可對于軍事上來說,哈密這個點卻很有價值,哈密通往各地的道路,也很有軍事價值。

東疆和南疆都無法承載太多人口,也沒有太多地可開墾和灌溉,但北疆就要好的多。要控制西域,必須掌控北疆。

但要進入北疆,哈密是第一道門戶,有如西域的翁城。而吐魯番,則有如西域的東大門。

劉鈞在嘉峪關(guān)按兵不動兩個月,養(yǎng)精蓄銳。

準噶爾這兩個月卻度日如年,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出兵哈薩克草原,而哈薩克人也群起反叛,加之波蘭也趁火打劫,派出哥薩克出兵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又有浩罕和葉爾羌、青藏聯(lián)軍、漠北諸侯等各路挺進。

準噶爾人不得不左拒右擋,可準噶爾人雖然兇悍,也只能稱之為蒙古最后的輝煌了,他們的騎兵和弓射,在大炮和火槍的打擊下,根本難以占優(yōu)。

僧格率兵五萬在鐵門關(guān)外二百里的輪臺進攻八萬漢羌聯(lián)軍,結(jié)果卻幾乎全軍盡沒,在大量火炮和火槍的反擊下,僧格損失慘重。

最致命的還是漢軍還十分陰險的故意在營里的外圍輜重車圍里面,還架了兩圈鐵絲網(wǎng)。夜暮下,僧格等人一開始并沒有發(fā)現(xiàn)。當他們冒著極大的傷亡拼命的攻破了外圍的拒馬和輜重車圍陣,欣喜的感嘆終于殺進了漢軍的營地,終于可以痛快的砍殺時,卻發(fā)現(xiàn)面前居然有兩道之前沒有看到的鐵絲網(wǎng)。

而鐵絲網(wǎng)后,是千余門早對準了他們的火炮,和上萬計的火槍。

巨大的營地,漢軍絲毫不亂。

雖然準噶爾人已經(jīng)沖散砍潰了葉爾羌軍,甚至砍散了兩翼的和碩特蒙古軍和藏軍,但處于中心營地的漢軍,沒有半點慌亂,他們似乎早料到他們會來,甚至一直在期待他們的到來。

永遠不要用騎兵去沖擊后面有大量火炮火槍的鐵絲網(wǎng)陣,這是僧格臨死前對著老天最后的悲呼。

兩道鐵絲網(wǎng),加上千余門山地榴和三萬支火槍。

僅不到一個時辰,準噶爾軍發(fā)起了連綿沖鋒,可很快他們就如潮水般的敗下去,等這些準噶爾人頭腦清醒過來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損失近半人馬。而這個時候,之前被他們擊潰逃跑的葉爾羌人、烏思藏人,居然又從四面八方包圍了上來,就連曾同是衛(wèi)拉特聯(lián)盟的和碩特部人,也圍了上來。

那個時候,僧格意識到大勢不妙,想要撤退。

可卻已經(jīng)晚了。

若是他的父親巴圖爾親自指揮這場戰(zhàn)斗,那么當他第一次沖擊鐵絲網(wǎng)失敗后,肯定就會立即撤退,但僧格太年輕,以為這兩道薄薄的鐵絲網(wǎng),只要他肯多付出點傷亡,一定能沖破。只要能殺進陣中,那些火炮就無用武之地,那些火槍近距離也拼不過蒙古騎兵。

雪上加霜的是僧格在被包圍后,意識到不妙,終于要下令撤退,可卻被一枚炮彈擊中戰(zhàn)馬,他墜落馬下,腿被壓在了馬下,難以掙脫。然后不等他掙脫出來,就又被一枚在頭頂當空爆炸的榴霰彈給打死了。

準噶爾人很兇悍,他們一直沒有得到僧格的撤退命令,還以為僧格依然要他們沖破漢軍鐵絲網(wǎng)陣,他們繼續(xù)發(fā)起進攻,等到局勢越來越不妙,終于再等不得僧格的撤退命令而主動撤退時,他們已經(jīng)沒剩多少人了。

突襲戰(zhàn)變成了突圍戰(zhàn)。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