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筆趣閣

繁體版 簡體版
新筆趣閣 > 草清 > 第二十三章 北風(fēng)將起

第二十三章 北風(fēng)將起

筆趣閣 最快更新草清 !

??為定額說的還是不增不減,而這永不加賦,聽起來似乎還把“不減”給甩掉了。朝廷現(xiàn)在每年賬面上有三千萬兩銀子的收入,可不管是國庫,還是地方,虧空已經(jīng)是一鍋焦糊,誰也不敢隨便亂揭。

歷年來朝廷都在清查虧空,而這虧空根源盤結(jié),實難理清。既有官員貪腐,又有地方財力不濟(jì),歷次軍事的諸多尾帳也沒料理干凈,甚至這位皇上數(shù)次南巡還留下了一堆爛帳,這狀況皇上都心知肚明,還想著減賦?

眾人的視線無聲地來回著,都想起了一件往事。四十九年江南虧空案,江蘇布政使宜思恭任內(nèi)虧空四十六萬兩。雖然大家都這銀子的去處,卻沒人敢說,但虧空被揭了出來,從縣府到督撫都得賠付,誰也不愿背這黑鍋。戶部尚書張鵬翮兩下江南,都沒查出來,其實也是跟著地方一起裝傻,搞出一樁咄咄怪事。最后還是皇上的面子掛不住了,不得不承認(rèn)這虧空多半來自南巡,掏出內(nèi)帑銀子抹了此事。

如今皇上在這人丁錢糧上繼續(xù)動腦筋,還堂而皇之地說“國庫充盈”,掌著一攤子實務(wù)的大臣們手里都捏著把汗,真要這么干了,萬一大清朝又出了大的妖蛾子,不得不再加人丁錢糧,這仁君圣上的臉面往哪里擱?

這時候大臣們紛紛回過味來了,遠(yuǎn)到康熙二十四年,皇上搞九省輪免,近到五十年要搞全國蠲免,結(jié)果不現(xiàn)實,改成了三年輪免。聽皇上這意思,真是在就事論事,要繼續(xù)給的仁政添磚加瓦,在六十大壽上更進(jìn)一步?

原本說到“永為定額”,就算是個姿態(tài),也都是自縛手腳,大家都想著應(yīng)付了事,誰知這李光地跑得更遠(yuǎn),居然丟出了一個“永不加賦”!【1】

辮子尾巴上滿是白發(fā)的李光地說完之后,顫顫巍巍地回頭,掃視了一圈大臣,臉上閃過一絲譏諷。袞袞諸公,居然都沒明白皇上的帝王之心,真是尸位素餐。

好個李光地,真是深明朕心!

康熙沉吟片刻,品出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心懷舒展開來。永為定額和永不加賦,內(nèi)里的意思都一樣,可永為定額說的是該做,他和翰林們都沒想到該說,李光地就把這一環(huán)補(bǔ)上了。

“朕意即是如此,晉卿……有何具議?”

康熙點頭,再瞄了一眼大殿一側(cè)的竹簾,那后面侍立著寫起居注的記注官,隱約看到一個身影正在奮筆疾書,該是張廷玉。對這個以審慎沉穩(wěn)聞名的年輕臣子,他很放心,張廷玉應(yīng)該會這四個字記。

“臣等為皇上賀!永不加賦,此乃三千年未有之仁政!”

李光地滿臉紅暈地喊著,再度跪伏在地,牽得諸位大臣又趕緊埋頭叩拜,同聲稱賀。

聽李光地說到“三千年未有之仁政”,康熙輕咳一聲,這一刻也沒能完全掩飾住的情緒,連揮袍袖,示意諸卿平身。

李光地爬了起來,話也轉(zhuǎn)了個圈不過皇上此前屢歲蠲免、累至萬萬,有剛蠲免之地,再行這亙古未有之仁政,皇恩太重,恐小民擔(dān)受不起。臣請今歲先在直隸施行,檢討所得,明歲再推之各省?!?/p>

這番話讓大臣們驟然恍悟,真是個老狐貍!塞給了皇上一頂千秋未曾有過的高帽子,接著再將實務(wù)壓到直隸一地,李光地入閣前就是直隸巡撫,自然能讓這事漂漂亮亮,而明年……明年正好是皇上的六十壽典,這樣一件壽禮,歷代君王何曾有過?

“都說我毒蛇,我看這李光地才是真正的毒蛇。永為定額,既是不減也是不加,可李光地嘴巴一張,只提永不加賦,這就成了‘三千年未有之仁政’!朝廷丁銀每年不過三百來萬兩,向來都征收不齊,還經(jīng)常壓得地方出事。諸多地方本就按著定額在征,廣東府縣案,不就是因為這丁銀上的齷齪才鬧出來的?想加都加不了。皇上的心思被李光地這么一打磨,聽起來動靜挺大的,其實并不影響錢糧根本。這李光地的道學(xué)心腸,簡直到了七巧玲瓏之境……”

趙申喬嘴角微微一抽,他最先明白。

接著其他大臣們也紛紛把事情想通透了,這根本就是把爛肉燒成醬肘的勾當(dāng),既得名又得利【2】。李光地一番話就把這事磨得光亮剔透,難怪這位仁君圣上會說“大臣中每事為我家計萬世者,獨此一老臣耳!”

不等大臣們發(fā)表意見,康熙一錘定音如此甚好,就依這意思,擬諭明發(fā)?!?/p>

康熙擺駕離開,李光地來到大殿另一側(cè)的竹簾后,幾個值南書房的翰林立在里面。他們雖然是內(nèi)廷之人,在這朝會上卻不能發(fā)言,只能和記注官一樣,躲在一邊傾聽和記錄。

制詔一類重要文書基本由大學(xué)士和學(xué)士等人草擬,而上諭一類經(jīng)常性的文書,名義上雖然也歸大學(xué)士和學(xué)士負(fù)責(zé),可他們不僅要辦理本章,還都兼著部務(wù),根本忙不,基本都交給值南書房的翰林負(fù)責(zé),大學(xué)士等人把關(guān)審閱,再由皇上親覽定奪。今天皇上丟出了這么一個意思,還要求明發(fā)上諭,李光地這是來找草擬之人了。

見到李光地,翰林都躬身行禮,喚著“李相”。

“悔余,你來擬這上諭,前明之事和課征經(jīng)制,都不必提,記得……”

李光地看了一圈,點中一個年紀(jì)比他小不了多少的翰林。這人不僅文才出眾,和一樣,也曾有過大起落,為此還改名立志,此事交付給他應(yīng)該靠譜。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